>>新闻中心>>公司动态

台湾高雄燃爆:主因或因管道维护不力所致-利来app

发布时间:2014-08-01浏览次数:46

台湾高雄市前镇区7月31日晚间至8月1日凌晨发生可燃气体泄漏连环爆炸事故。多位大陆石化专家昨天表示,事故是石化管道可燃气体泄漏引起的,相关企业维护不力、当地政府应变不力可能是酿成事故的重要原因。

台湾高雄燃爆:主因或因管道维护不力所致

  爆炸为何发生在前镇区

  高雄市政府表示,还在调查气爆原因和源头,目前不排除台湾“中油”油管的管线有状况。在现场指挥的台湾经济部门负责人张家祝表示,原来以为燃烧的气体是天然气,经过相关数据比对,比较可能是丙烯。丙烯并非公用气体,属于石化原料。到底是石油还是石化管线造成的泄漏,还需要进一步会勘才能确认。

  据台湾资深媒体人陈凤馨介绍,因为发生爆炸的地方刚好是高雄市石油化学重工业区,临近前镇港口,这个港口主要是运输一些石油化学产品,底下有许多管线,现在管线里有天然气,也有丙烯、乙烯、丁烷等易燃物。从气爆残留的余气来判断,目前是丙烯外泄串流到污水地下道导致气爆的可能性最高,应该不是天然气外泄。

  目前,必须先确定整个气爆的起燃点,同时管线破裂的原因究竟是属于公司的管理不当,还是附近施工所造成的危险,目前都还要再进一步调查。

  管道为何泄漏?

  据台湾媒体报道,7月31日夜间已有高雄市民发现事发现场附近水沟冒白烟,并伴有浓浓的瓦斯味。台湾经济部门昨天表示,怀疑事故中的可燃气体是丙烯。至于具体漏气点与漏气管道的归属,目前仍在调查之中。

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铁民表示,这是可燃气体泄漏的典型特征,征兆十分明显。从全球化学品管道事故的历史来看,管道泄漏的原因包括人为与自然两大类。“如果不是施工或人为破坏,应该是管道遭到腐蚀或疏于维护”。

  上海卓创资讯公司化工行业分析师张圣林说,根据初步信息判断,管道老旧造成的接缝泄漏,或是雨水造成的管道腐蚀都可能造成泄漏。气爆点处于闹市,丙烯聚集在下水道内,遇到汽车、饭店或居民家中的明火后发生爆炸。

  “事故反映出企业和市政管理都有问题,硬件设备维护不当。”美国雪佛龙公司中国区安全总监栾兴华认为,管理地下管线是世界各大城市都面临的难题,牵涉市政管理、安全监管多个方面,如果资料缺乏、协调不当、监管覆盖不全,很容易造成重大事故。高雄市政府昨天表示,全市地下管线图资近10年才建立,爆炸区是老管线,管线中有什么、管线属于谁,目前无资料可查。

  为何伤亡人数多

  高雄是台湾的第二大城市,西、南面濒临台湾海峡,有台湾“港都”之称,是南台湾的政治、经济和文化中心。此次事发地前镇区、苓雅区为该市的商业圈。

  丙烯爆炸威力为何大?

  事故现场满目疮痍,甚至有轿车被气浪弹到三层楼顶。人们不禁要问:为什么丙烯爆炸会有这么大的威力?

  丙烯常温下为无色气体,沸点-47.4℃,易燃,爆炸极限为2%—11%,不溶于水,溶于有机溶剂。栾兴华表示,丙烯一般用于工业生产,主要用于生产多种重要有机化工原料、生成合成树脂、合成橡胶及精细化学品等,民众日常生活中较少接触。

  刘铁民介绍说,可燃气体与空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,形成预混气,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,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。低于或高于这个浓度都不会爆炸。丙烯的爆炸下限比甲烷更低。

  “汽车气缸中的活塞都是通过气体推动的,你可以想象这力量有多大。”栾兴华说,在密闭的空间里,可燃气体聚集到一定浓度再爆炸,气体瞬间急速膨胀的力量是惊人的。在监控视频中可以看到,爆炸产生的气浪呈放射状扩散,这表明泄漏的丙烯聚集在地下管道中,并沿着管道扩散。

  如何加强监管?

  栾兴华建议:第一,石化企业对管线的巡查应加强,强化主体责任,当地政府也应加强管道资料库建设;第二,石化管线应建立清楚标识,方便民众辨认;第三,企业应与管线经过社区建立密切联系,加强监控,民众遇紧急情况应赶紧报警;第四,当地政府、企业和社区加强联动,举行应急演练,增强处置能力。

  “大陆近年来也发生多起石化管道泄漏事故,台湾应该吸取大陆的教训。”张圣林建议,对石化管道所在区域的地面开挖应予以控制,避免“拉链路”。此外,现代城市地下管道众多,应加强跨部门监管与信息互通,避免施工中“误伤”;对雨水腐蚀、地震、明火等破坏因素应定期排查;相关政府部门应提高应急处理能力。

  居民如何避险?

  关于避险,张圣林建议,居民应注意居住地附近的管线标识,遇到气体泄漏赶紧远离管线。另外,爆炸一般顺着管线方向往下游扩散,因此避险时应往管线上游地带逃生。

  康菲石油公司安全工程师张本杰表示,一旦发生可燃气体泄漏,应立即切断上游供给源,并疏散附近居民。在消防联动方面,可借鉴日本经验,消防局与市政部门对于管道图纸、监控信息可以实时共享,一遇险情,马上可以找到泄漏点及时维修、救援。

  “在没有火灾的情况下不必惊慌,熄灭明火,赶紧撤离到户外空旷地带。”他说,低毒气体散去后,不会对人体造成重大伤害。如遇火灾,居民应用带水毛巾捂住口鼻,放低身体,尽快离开事发区域。

网站地图